2018年9月5日 星期三

中文的外文註解

筆足

在閱讀中文文章時,感覺遇到附英文註解的行文較從前多,此類註解有時是必須的,有時卻是多餘的,而且會影響讀者的思維。

名字註解,如比爾.蓋茨 (Bill Gate),若不加英文註解Bill Gate,相信港澳人一般不會誤解,但對於另一音譯比爾蓋茲,或許會稍有懷疑,世界前首富的名字尚且如此,其餘較沒知名度的人名若不加入原名更易引起誤會,兼且全球近70億人,同名同姓的大有人在,故人名的原文註解實有必要。地方名亦然。


世界事物日新月異,文化間交流空前頻繁,將新概念引入中文時,不少作者會加上註釋,以便讀者理解,但當這些概念已為人熟悉時,後面仍拖著個括號及註解,會顯得累贅。更甚者,有作者會在一些中文原有之詞後,無端加註釋,此等情況實屬多餘,讀者還可能因之浪費腦汁思考外文意思、作者的用意。這類例子俯拾皆是,例如:
 誠然,“做好呢份工”本無不妥,但為人詬病者,就是欠缺了熱誠(Enthusiasm)和激情(Passion)。
試問,“熱誠”和“激情”的意思,有需要用英文來解釋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