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9月5日 星期三

讀後感:心靈的秘密.陶 里

筆足

 黑字為原文,綠字為讀後感。
    心理學家說,有某些人的心靈是一座監牢,囚禁着曾經傷害他的人,每當夜深人靜,尤其是他受挫折時候,他旣是主控官又是法官,提審犯人,任意斥責,拷問和審判,最後在詛咒和辱駡聲中把犯人還押監房。

(很好的比喻。讀至此,我探頭入心窗內,沒發現別人,赫然發現自己的身影。每當沒把事情做妥或不夠好時,我習慣性地拷問自己點解沒這樣那樣做,否則就會做得更好,或許頂上的白髮增多與此有關。是時候特赦,今天就放自己出來。)

    這樣的主控官和法官很痛苦。誰是他們呢?那並不容易發現,因為這行為屬於心靈的秘密。“畫虎畫皮難畫骨,知人知面不知心”,古人已經為我們詮釋人心叵測。的確,當我們與人對面而坐,其人沉默不語而若有所思,不是他肚裡蛔蟲,安知他想些什麼呢。
(看官是這樣的主控官和法官?辭職吧,又沒錢收,還要浪費精神。)

    內心是七情喜、怒、哀、樂、愛、惡、慾的總樞紐。喜與樂經常一齊出現,內心理應是個正面世界,但慾產生的名、利、權、貪、食、色即六慾的力量,往往主宰內心世界,使它成為野獸出沒的黑森林。當人的名、利、權三慾得到滿足而且不斷增加,人的社會地位發生變化,成為權貴,貪、食、色三慾必隨之膨脹,人由鹿而為狼虎。
(莫說政治人物,普通人的慾望也是無止境的,總想出類拔粹、高人一等、歎世界。包括在下的內心,也不時有隻魔鬼在慫恿自己去追名逐利,想著怎樣可以投資賺錢,幹些甚麼可以獲得更多人的認同。)

    當今網絡世代,年輕人成為網絡俘虜,滿腦袋資訊,缺乏思考能力,智慧不足。加上美國實施的霸權主義和它的流行文化渲染的後現代主義所影響,使個人主義和無政府主義交配,誕生怪胎自我;又使自我的心靈與反體制的人權思潮扯在一起,成為狂躁力量,分化和顚覆傳統法治,引起機構、社區、社會內部不安。
(的確,涉及人權問題,需要冷靜思考,勿無限上綱上線。)

    要解決人的心靈狂躁,學校、學者、治安當局,看來已聲嘶力竭,疲於奔命,只有宗敎才不致絕望。其實基督徒淨化心靈不外《聖經》內十三個字所列的三件事:“要常常喜樂;不住禱吿,凡事謝恩。”要明白其中秘奧,且先聽俄國鼎鼎大名短篇小說家契柯夫的的〈打賭〉故事:

    一個銀行家與一個靑年打賭,假如靑年願意坐牢十八年,期滿之後,領取三百萬盧布奬金。靑年答應並且坐牢,銀行家供給日常生活所需。靑年起初以飮食來解決寂寞。過了幾年,他變得癡肥和酗酒,每逢酒醒,更覺寂寞,於是要求讀書。多年之後,他學懂了幾國文字,又讀了中央圖書館一半的書,有學問了。但寂寞和痛苦比以前又增加多倍。最後幾年,他認眞地讀《聖經》,心靈澄明了,不再寂寞痛苦。當還有幾個小時期滿出獄,他拿起《聖經》自行回家,放棄領取奬金,挽救面臨破產的銀行家。
(這個故事,早已拜讀。若以自身境況代入角色,覺得現職每天朝九晚六,一星期五天,幹著重覆的工作,自己多少也在為錢出賣靈魂。有別的更想從事的職業,但又因現職收入、福利及環境都尚算不錯,而未願捨棄。)

    契柯夫近百年前已指出《聖經》的價値,以我們所知而論,《聖經》對於價値觀混亂、人心躁動的當代,更有淨化人心的普世意義。
(聖經有導人向善的主張,這點很好,但總把一切的榮耀功勞都歸於上帝、耶穌,指一切東西都由聖人安排,果真如此,那人類做的一切壞事也由聖人安排,那豈非是大整蠱,所以我不認同。在下認為,佛經以個人的善惡報為核心的理念更值得推崇。善有善報具普世意義,雖然個人的善行未必由自己獲得回報,但人人行善則善報遍萬家。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